建站频道
    当前位置: 中国美术家网 >> 艺术评论 >> 会员评论 >> 综合评论
      分享到:

      “史诗与牧歌——刘大为作品展”述评

        作者:正在核实中..2011-09-01 11:42:49 来源:网络
        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中国美术家协会、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、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,解放军艺术学院,雅昌企业(集团)有限公司协办,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“史诗与牧歌—刘大为作品展”,于2009年4月29日至5月17日在上海美术馆举办。


          刘大为,1945年生,祖籍山东诸城。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、美术系主任,任中国文联副主席,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属下的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等职。多年来,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。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,他一直坚持作画,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,不断锤炼和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,其个性风格也由此越来越鲜明。


          以“史诗与牧歌”为比喻,展览的标题基本概括了参展作品的两大类型:其一是塑造中华民族伟人、英雄形象的历史画,其二是描绘中国少数民族同胞的风俗画。前者以《晚风》、《人民公仆》、《小米加步枪》等为代表。这类作品以平实见长,但在充分尊重对象外貌特征的基础上,画家又对人物形象作了提炼处理,颇得其神气。此类作品中,以《晚风》给人印象最为深刻。画家撷取邓小平在晚风吹拂的庭院里读报小憩的场景加以描绘,人物的睿智和平易近人,都在平凡的场景中充分体现出来。与历史画相比,刘大为描写我国少数民族同胞的风俗画由于主题相对轻松,抒情意味增加,绘画语言也更为丰富,《帕米尔高原的婚礼》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。值得一提的是,画家把西画特别是水彩画的光影、色彩元素与中国传统水墨大写意画的手法糅合起来,拓展了表现空间。他是这样阐述的:“传统中国画基本不讲光影,但是通过对西洋画手法的引入,让光色产生作用,画面就活泼生动起来。另外,还要讲究色与墨的融合,讲究笔触上的变化,我也运用了一些水彩画、水粉画的技巧……”在他的风俗画中,不仅人物形象塑造得相当出色,动物形象也刻画得精彩。无论是描写三口之家放牧、休憩场面的《马背上的民族》,还是表现藏族同胞生活的《雪域生灵》,或是捕捉幼童单骑放牧动态的《雏鹰》,人与动物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。他笔下的骆驼和马,技法特征的独创性明显,因而被一些观众视为其艺术标志之一。此成就,与画家早年在内蒙古的生活经历分不开。


          展览开幕当日,来自国内各地的理论家、艺术家会聚一堂,对刘大为的作品进行研讨,对展览给予了积极评价。与会者普遍认为,本次展览以个案的角度,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代艺术家的探索;作品反映了刘大为贴近生活、讴歌时代的艺术理念,显示其不凡的创作才华,也体现了他选择、吸收传统和外来艺术养分的智慧。
      名人堂
        艺术展览
        •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meishujia.cn,All right
        • 服务QQ:529512899电子邮箱:fuwu@meishujia.cnbeijing@meishujia.cn
        Processed in 0.056(s)   11 queries